一、杯測(Cupping)標準流程 vs. 公平杯(Fair Cupping):有何不同?
咖啡的風味評鑑是一個重要的過程,無論是咖啡師、烘豆師,還是咖啡愛好者,都希望能夠準確地評估一款咖啡的品質與特性。在這當中,「杯測(Cupping)」是一種常見且被廣泛使用的方法,而近年來,「公平杯(Fair Cupping)」的概念也逐漸受到關注。這兩種方法有什麼不同?它們各自的特點又是什麼?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探討杯測(Cupping)的標準流程與公平杯(Fair Cupping)的評鑑方式,並說明它們在咖啡評鑑中的重要性,幫助讀者了解這兩者的核心概念與應用。
杯測(Cupping)是什麼?
杯測(Cupping)是一種專業的咖啡品鑑方法,主要用來評估咖啡豆的品質、風味特徵和缺陷。這種方法受到全球咖啡行業的廣泛採用,尤其是在咖啡交易、烘焙測試和品質控制的過程中,杯測是一個標準且重要的程序。
杯測(Cupping)的目的
- 評估咖啡的風味、酸度、醇厚度、餘韻等特性
- 檢測咖啡是否有缺陷
- 比較不同咖啡豆的品質差異
- 幫助生豆商、烘焙師和咖啡師挑選優質豆子
公平杯(Fair Cupping)是什麼?
公平杯(Fair Cupping)是一種較新的評鑑理念,核心目標是減少評測過程中的偏見,確保所有咖啡在評鑑時都能以最公平的方式呈現。例如,傳統杯測可能會因為咖啡產地、品牌或其他外部因素影響評分,而公平杯則強調「盲測」和統一標準,以確保評審只專注於咖啡本身的品質。
公平杯(Fair Cupping)的概念
- 減少偏見,讓咖啡評鑑更公正
- 使用盲測方式,以確保評為者不會因品牌或產地影響評價
- 強調標準化,提高評測的一致性和可靠度
杯測 vs. 公平杯的核心差異
比較項目 | 杯測(Cupping) | 公平杯(Fair Cupping) |
---|---|---|
評鑑方式 | 標準流程,包含聞香、啜吸、評估風味 | 強調盲測,避免評審先入為主 |
是否盲測 | 未必,有時會知道咖啡的產地與背景 | 完全盲測,避免外部資訊影響評價 |
目標 | 評估咖啡風味與品質,找出優勢與缺陷 | 確保評分更公平,減少主觀因素 |
適用場景 | 咖啡交易、品質檢測、烘焙測試 | 專業競賽、公正評測、消費者測試 |
透過這張對比表,可以發現杯測與公平杯在評鑑方式、盲測程度以及目標上有著明顯的不同。這兩種評鑑方法各有其優勢,也適用於不同的情境。了解它們的概念與應用,能夠幫助我們在選擇咖啡時做出更理性的判斷。
二、杯測(Cupping)標準流程
杯測(Cupping)是咖啡業界用來評估咖啡風味與品質的標準方法,從生豆到烘焙,再到最終的品嚐,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範。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杯測,能夠確保公平、一致的品評結果。以下是一般傳統杯測的標準步驟。
咖啡研磨
在杯測前,會先對咖啡豆進行研磨。通常使用中粗研磨程度,類似海鹽的顆粒大小,以確保萃取均勻並展現咖啡完整的風味特徵。
沖泡
標準杯測使用一定比例的咖啡粉與熱水,常見比例為8.25 克咖啡粉對 150 毫升熱水,水溫控制在93℃左右,並讓咖啡粉完全浸泡形成一層咖啡渣。
破渣(Breaking the Crust)
隨著咖啡沖泡而形成的濃厚泡沫與咖啡渣層,通常會在沖泡後 4 分鐘左右用湯匙輕輕攪開,稱為「破渣」。這個動作不僅有助於釋放咖啡的芳香,也是評估乾香(Dry Aroma)與溼香(Wet Aroma)的一個關鍵時刻。
聞香
破渣時,品評師會用鼻子靠近杯口,深吸一口氣來感受咖啡的香氣。同時,會記錄香氣的特徵,例如花香、果香、堅果香或焦糖甜感等。
品嚐
待咖啡冷卻至適飲溫度後,使用杯測湯匙舀起少許咖啡,以大口啜吸的方式將液體快速吸入口腔,使其均勻分佈於舌頭與口腔內部,來感受咖啡各種風味,包括酸質、醇厚度、甜感與餘韻等。
評分標準
在杯測過程中,品評師會根據以下幾項指標來評分,並使用 0 到 100 分的評分系統(通常 80 分以上才會被視為精品咖啡):
評分類別 | 說明 |
---|---|
芳香(Aroma) | 咖啡在乾香(Dry Aroma)與濕香(Wet Aroma)時的氣味特質。 |
酸質(Acidity) | 咖啡的酸感是否活潑明亮,或是柔和順口。 |
醇厚感(Body) | 咖啡液的口感厚實度,可能輕盈、柔滑或飽滿。 |
甜感(Sweetness) | 咖啡含有的天然甜感是否平衡且愉悅。 |
餘韻(Aftertaste) | 咖啡吞嚥後殘留於口腔內的風味與持久度。 |
均衡度(Balance) | 各種風味是否和諧均衡,無突兀的瑕疵。 |
整體印象(Overall) | 綜合評估整體的飲用感受及個人喜好。 |
傳統杯測的特色
傳統杯測的標準化流程有助於減少環境變因對咖啡風味評估的影響,讓不同地區、不同批次的咖啡都能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對比。此外,評測方式強調風味的完整記錄,使咖啡供應鏈中的從業者能夠精確掌握咖啡品質。
三、公平杯(Fair Cupping)的概念與原則
在傳統的杯測(Cupping)流程中,專業杯測師可能會受到先入為主的影響,例如對特定產地、品牌或處理法的偏好,而這可能會影響評測的公平性。因此,「公平杯(Fair Cupping)」的概念誕生,旨在將主觀偏見降至最低,確保每一款咖啡都能獲得公正評價。
公平杯的核心目標
- 降低主觀偏見:公平杯的評測方式更注重盲測(Blind Cupping),使杯測者難以因品牌或產地產生先入為主的影響。
- 標準化流程:透過統一的沖煮方式、評測環境和時間管理,確保不同批次的杯測結果具有可比性。
- 強調公平性:公平杯的評測目的在於讓所有樣本都獲得相同的審視條件,避免知名產地或高價豆佔有優勢。
公平杯與標準杯測的比較
比較項目 | 傳統杯測(Cupping) | 公平杯(Fair Cupping) |
---|---|---|
樣本識別 | 可能包含產地、品牌資訊 | 完全盲測,僅以編號區分 |
評測流程 | 依據標準SCA或COE評分表 | 結合SCA標準但更注重公平性 |
影響因素 | 可能受評測者個人經驗影響 | 透過盲測減少偏見 |
適用範圍 | 商業採購、品質控制 | 競賽、公平評選、多產地比較 |
降低評測偏見的關鍵方法
1. 全盲測試
公平杯會去除所有與產地、品牌、處理法有關的標示,僅以編碼方式分辨,以防止評測者因特定信息而影響結果。
2. 隨機排列樣本
避免特定樣本總是出現在相同順序,公平杯會對樣本進行隨機排列,使評測結果更加公正。
3. 多位評測者共同參與
透過多個評測人員來進行公平杯測試,以降低個人影響,確保結果具有更多元視角。
4. 統一沖煮條件
公平杯通常會嚴格控制水溫、研磨度、粉水比等變數,使每款咖啡都處於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評測。
四、杯測 vs. 公平杯:主要差異
杯測(Cupping)與公平杯(Fair Cupping)都是評鑑咖啡品質的重要方式,但它們在評測標準、環境控制、杯測員影響與結果應用等方面有所不同。以下將從幾個關鍵點進行比較。
評測標準
傳統的杯測遵循SCA(精品咖啡協會)或CQI(咖啡品質學院)的標準,包括香氣、酸質、甜感、醇厚度、餘韻等。每個面向透過固定的評分方式進行,以確保全球咖啡評鑑的一致性。
公平杯則更著重於咖啡的整體品質和市場接受度,避免單純以傳統標準將某些咖啡歸為「不合格」。這種方式較彈性,能讓不同產區或品種的咖啡獲得公平的評價。
環境控制
杯測的環境高度標準化,包含水溫、研磨度、沖煮方式,甚至環境的光線與氣味都會受到控制,以確保評測過程中的一致性。
相較之下,公平杯的環境相對較自由,允許不同地區以在地習慣的條件下進行品評,以貼近實際飲用情境。
杯測員影響
杯測通常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杯測師評分,他們需具備高度感官敏銳度,並經過SCA或CQI的認證,確保評分的專業性。
公平杯則希望讓各種背景的人參與,包括咖啡農、買家和一般消費者,以獲得更廣泛的市場反饋,使評分結果更接近實際消費者的感受。
結果應用
杯測結果常應用於咖啡競標、精品咖啡分級,以及精品咖啡市場的交易,影響價格與市場走向。
公平杯則更適合生產端與市場端的對接,讓咖啡農能根據市場需求去調整處理方式,而不僅是依賴杯測標準來決定咖啡價值。
杯測與公平杯的比較
比較項目 | 杯測(Cupping) | 公平杯(Fair Cupping) |
---|---|---|
評測標準 | 依照SCA或CQI標準,嚴格評分 | 更彈性,重視市場接受度 |
環境控制 | 高標準化,嚴格限制環境因素 | 較自由,接近實際飲用情境 |
杯測員影響 | 專業杯測師,需受過訓練與認證 | 開放不同背景人士參與,更貼近市場 |
結果應用 | 用於咖啡競標、精品市場分級 | 用於產地與市場對接,幫助咖啡農 |
透過這樣的比較,可以看出兩者的適用場景不同,杯測適合專業評鑑與市場競爭,而公平杯則更聚焦於公平交易與市場適應性。
五、結論
在咖啡品質評鑑的過程中,杯測(Cupping)標準流程與公平杯(Fair Cupping)各有其特點和適用場景,兩者皆在推動咖啡產業進步的路上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杯測標準流程與公平杯的對比
評鑑方式 | 優勢 | 適用場合 |
---|---|---|
杯測(Cupping)標準流程 | 全球通用標準、可量化評分、便於市場參考 | 國際競賽、精品咖啡評鑑、商業採購 |
公平杯(Fair Cupping) | 減少先入為主的偏見、提升評鑑公平性、關注咖啡本質 | 生豆公平交易、產區內部評鑑、提升本地種植者信心 |
未來咖啡評鑑的發展趨勢
隨著精品咖啡市場的日漸成熟與消費者對透明度的要求提高,未來的咖啡評鑑將更加強調公平性與客觀性,可能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:
1. 更客觀的評分系統
減少評測者的個人偏好對結果的影響,例如採用AI分析風味數據,提供更科學化的評分方式。
2. 更廣泛的公平杯應用
公平杯方法可能進一步推廣至國際競賽或商業採購系統,使得小型生產者能獲得更公平的定價與評分機會。
3. 增強評測者教育與培訓
透過更嚴謹的訓練,提升評測者的專業水準,使杯測過程更能兼顧公平性與標準化。
公平性與客觀性的影響力
無論選擇傳統杯測流程還是公平杯方法,目標都是為了提升咖啡品質並確保市場交易公平透明。未來,隨著消費者對道德採購的重視與科技輔助評鑑的可能性增加,公平性與客觀性將是影響咖啡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。